每年的11月初到翌年4月,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只要还开口吃食的鱼,对于这种生长在污水沟和死水泡及坑、塘、小河中的红虫特别喜好,尤其是冬钓,有渔谚云:春用蚯蚓夏用面,冬钓红虫是首选。这“首选”二字说明了红虫在冬钓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很多钓友都是买得商品红虫饵,但作为摇蚊的幼虫,红虫在自然水域中分布极广,只要懂得采集和选择的技巧,比商店里买要好很多。
一、红虫的采集技巧
红虫作为钓饵具有许多优点: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采集容易,携带方便。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且数量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
目前在国外和我国已有人开始进行人工饲养红虫,作为饲料或饵料出售。如果钓友找不到采集红虫的点,也可以购买人工饲养的红虫。如果附近有污水沟和死水坑中和烂泥河塘,那么都是采集红虫的好去处。
采集红虫的方法不难,用铁纱小筛子到上述地方的水底泥沙中去捞取,然后通过不断冲洗,与泥沙分离、挑捡,即可获得鲜活的红虫。如果一次捞取较多使用不完,可养起来。
二、红虫的选择
红虫虽然可以作钓饵,但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购买和自己采集时应当加以选择。像大家俗称的脑门蓝黑色、身体粗壮的“公虫”,好存又耐用,最受钓鱼人的青睐。将其系在钩上,如同一朵盛开的红菊花,沉到水底又不断扭动,对鱼有极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儿发现吞食。
那些脑门发绿或发黑、身体浅红、节长、绵软细长的所谓“母虫”,不仅难养易死,而且垂钓时也不好用。将其系在钩上半死不活,无力扭动 ,诱鱼效果远不如“公虫”。因其绵软、耷拉在钩下拖的很长,鱼(特别是小鲫鱼)吃饵时往往只叼住长出钩外的虫体,还未将鱼钩吸入口中就已抬头送标,造成空钩率高。同时,若遇上小杂鱼闹钩,被小杂鱼啄不了几下,就剩薄薄的一层白皮儿,完全失去诱鱼作用。
市面上的“公虫”由于是从人工采集的红虫中一条条挑出来的,价格较贵,是“母虫”的五到十倍。使用“公虫”钓鱼时,用量远远小于“母虫”。“公虫”可像蚯蚓一样,单钩挂在鱼钩上,强度远远高于“母虫”,所以钓鱼时钓鱼人大多用“公虫”为钓饵,“母虫”由于身体细长绵软不耐小鱼撕咬,价格便宜,大多用来打窝子作诱饵和作红虫拉饵(同商品饵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