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库钓鱼的人,除了想故意跟小鱼找别扭,想钓正经鱼的基本都用长竿子,对此我深有感触。
并排坐在一起钓鱼的几个人,往往谁的竿子最长,谁就最引人注意,因为率先上鱼和上鱼最多的人往往都是他。
于是,在水库玩手竿的人就像搞军备竞赛一样,你的竿子长,我的就要更长。
不但竿子比你长,钓台也搭得越来越远。
在这种竞争中,我自然就败下阵来了。
不过,我有我的玩法,照样玩得欢天喜地。
首先,我不扎堆。
渔友们扎堆的地方,肯定是出鱼的好地方,但缺点也很明显,人多就会相互干扰,即使一个人保持着安静,临近钓位的人咕咚咕咚打上一气窝子,自己也会被株连。
于是,我索性哪儿没人就坐在哪儿,这多好,方圆百八十米都属于自己,拎着一把竿子到处转悠都不算流氓钓。
久而久之,我反倒摸索出一套适合夜钓的办法,我给起名叫"歪门斜钓"。
很多钓鱼人都有过"打游击"的经历。在水库钓鱼就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浮标无异于立在水缸之中,钓位附近也一片死寂。
可是,没人坐的地方却不时传来嘲弄般哗啦哗啦的炸水声。有人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拎着竿子溜达过去,结果,鱼踪立马消失。
等啊等,等到花儿都谢了,鱼也不出现。这时,有的人干脆把竿子留在原地,只身返回钓位。
结果,不消一会儿,那支没人看管的鱼竿就出现情况了——黑标了,还是那种反反复复黑下去再顶上来的黑标。
这时,人会一蹦三尺高地赶过去提竿,鱼还在,可是一较劲,竿子就会一轻,那条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好鱼连招呼都不打就和您拜拜了。
这还算运气好的,运气差一些的人一不留神竿子就在水库里游泳了,时快时慢,时左时右,急死人,气死人,有招想去,没招哭去。
这场景相信大家都熟悉。
野钓,特别是夜间野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尤其是鱼在钓点左右两侧不时地翻花最常见。
我就想钓这种鱼,于是摸索出了"歪门斜钓"法,即利用长竿的优势,与鱼保持较远的距离,在不惊扰鱼的情况下钓获它们。
个人实践证明,该方法效率较高,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尤其在盛夏时节效果最佳,有芦苇、蒲草之类的水草的水域效果也很好,但是要防止挂钩,最好用单钩。
这就是“歪门斜钓”法的矶钓竿版,顺着岸边撇出去,可以钓更远的距离,上多大的鱼也不打怵
这种钓法没什么奥秘可言,就是在不打扰鱼的情况下钓岸边浅水。假如你用的是6.3米竿子,那么人距离钓点约12米左右,这个距离对鱼的打扰不大,所以就算是钓近岸也能有所获。
操作方法很简单——鱼竿顺着岸边放置,向左或者向右抛出钓组,钓水深1米加减20厘米的深度,可以钓有鱼连续跳跃的地方,也可以试探性地左右搜索。
为了减少换饵频率,最大限度地保持钓点安静,最好用玉米粒之类的固态钓饵。我的经验是可以完全不打窝子,即使打,也尽量少打,因为到岸边来的鱼本来就是来觅食的,它们游得不快,能很容易发现钓饵。
关于窝子,我则建议不打或者少打,因为我不爱打窝子,所以我有这个观点。
首先,我认为窝子比较束缚人。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行为障碍"——很难下决心放弃打过窝子的钓点,窝料投喂得越多,这种障碍越严重,可死守下去似乎又没什么希望。
于是,窝子就成了鸡肋。放弃吧?舍不得,毕竟有那么多的投入;不放弃吧,又确实没戏。
我曾不止一次打窝子后,半天看不见鱼口,于是故意让钓组离开窝点,向左或者向右抛投,这样主动去搜索,结果反倒中鱼了。
这时,我对窝子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窝子外面反倒有鱼,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不过,打窝子诱鱼、聚鱼的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于是,我对打窝子的方式做了改变。
绝大多数钓友是这样打窝子的:竿子一入水,第一时间以浮标为参照物,把窝料投进去。我认为这样做没问题,毕竟诱鱼需要过程。从理论上讲,早打窝子就能尽早把鱼诱来。
没人的地方足够肃静也不会有人打扰到自己,拎着一把竿子满水库的转都没有流氓钓之嫌
不过,我不这样打窝,因为我不敢保证我选的钓点会有鱼过来,所以我一定要先确定钓点有鱼,然后再把窝料投进去。有人费解:有鱼还干吗打窝子啊?多此一举嘛!
再说,窝子入水的声音怕是要把原本在钓点内的鱼给吓跑吧?
这种顾虑真的有道理,但是我这样做也有道理。
我是个擅长"打游击"的人,如果一个钓点超过两个小时都没有鱼讯,我就会另觅他处,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广阔天地,不存在流氓钓之嫌,看哪儿像有鱼的样子就甩上几竿,有渔谚道:"挪挪窝,钓得多。"发现有鱼再打窝。
我打窝子从来不注重数量,我更注重效果,突出实用性,发现有鱼了,连续打两三次窝子,每次三五粒玉米粒,窝料消耗极少,那些细微的落水声对鱼也根本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之后,我会根据鱼情在十分钟到半小时之间再补一次窝,同样不会对鱼产生什么影响,倒是钓点内稀稀拉拉总有那么一点点小鱼啃不动的食物,哪怕是路过的"过路鱼"也会停留片刻。
做到这些,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因为窝料少,它们需要边找边吃,在找的过程中便更容易发现钓饵。
综上,我认为我的打窝子方法要比死守强,我的"歪门斜钓"也更灵活。
笔者一定要先确定钓点有鱼,然后再把窝料投进去,并且不注重数量,更注重效果
钓鱼原本就没有公式,谁适应鱼情,谁就钓得多,而水库又给了我们足够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