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去钓鱼吧APP,垂钓更轻松 免费下载

传统钓中的悬浮钓法与调漂技巧

传统钓技巧 7年前

相信除了台钓之外,我们钓鱼人最常用、最熟悉的钓法就是传统钓了。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传统悬浮钓法及传统钓的调漂技巧。

一、传统悬浮钓法

1、传统悬浮钓法的历史由来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了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独特的民族垂钓文化遗产、现今已成为最丰富的垂钓知识宝库。据<<京城野钓研讨会>>考证,传统悬浮钓法被称之为悬坠钓海竿、拟饵或称路亚钓;均来自于隋唐,悬浮钓法起始元朝中期。采用均为江苇、竹制钓竿,其浮漂和台钓的立漂是完全不同的,传统钓的浮漂有多种型状一般以,圆柱型、球型、枣核型、葫芦型、灯笼型、连珠星型及较短风漂,应用在野钓中。浮漂长度普遍较短、整体长度以80--120厘米为多。以适应各种野外环境和自然条件及复杂地形的影响。传统钓的浮漂以调试简捷、适应性强,信号稳定,至今仍被众多野钓爱好者所偏爱。传统悬浮钓法主要适用于底钓,是一种适应性极强,行之有效的垂钓方法。

2、传统悬浮钓法的垂钓技巧

传统悬浮钓法讲究的是,应天气、应地形、应鱼种而议不可一概而论。根据主钓鱼类不同,去进行不同的选择。在江河湖库主钓鲤鱼、草鱼、青鱼等较大型及凶猛食肉性鱼类,仍以"粗钩大线"进行。在无风浪干扰水体平静之时,钩饵方触到水底其坠在水体处于悬浮状态;当风雨来临水体波动提升浮漂、钩、饵、坠、同时平卧水底,以抵御风浪、水流冲击。若在小沟小溪及平静小水面,应采用小钩细线小漂以提高其悬浮钓法灵敏度。

传统悬浮钓在较为空旷水域多以双钩,而在水草过多水域以单钩进行垂钓为宜。长子一般在5--6厘米之间、短子线约一钩之差在3--4厘米。中间采用三角形超薄铅皮给以分隔,同时也作为钓钩与浮漂配重。

3、传统悬浮钓法的线组搭配

传统悬浮钓法其钓组配置与齐竿线有漂钓法雷同。将选定浮漂粗略暂加上配重看其变化。如钩坠迅速落底,表示铅坠过重减少配重。如浮漂露出甚至平卧在水面,表明配重过轻再进行添加。直到调至坠与钩在无饵状态下,漂上部尖端位置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而钩坠并未沉底浮动在水中层位置、钩上加饵后钩触底而铅坠仍保持在浮动状态为止。到达钓场后在自然界环境中,钓组会受到风力、水流、水深等因素影响。家中已调配好的钓组会产生小许差异,同时也应根据钓场现状再进行调整。

二、传统钓浮漂灵与钝

1、根据施钓场所确定

调漂中的灵与钝,应根据钓场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条件而定。针对钓场鱼情水情、天气条件不同去灵活应用,盲目的追求调灵、调钝、是不可取的。一味地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鱼类在水中觅食信息、就会很快地传递到浮漂上。野钓毕竟不同于坑池钓,在鱼高密度和稳定条件下进行。在江河湖库特定的环境中,垂钓会受到来自、各种自然条件和复杂地形影响这种"灵"往往会适得其反。

灵与钝是相对也是相辅相乘的,传统钓无论采用立漂或风漂,漂的浮力与坠的重力配比,通常采用二种调配方法:坠的重力小于漂的浮力、挂饵后钩与饵落底,坠悬挂在水中。其方法:在不装有饵料的状况下、钩与坠处在悬浮状态。调整铅坠配重当浮漂同水平面持平,钩与坠仍处在悬浮状态此时处在平衡状态。上挂饵料失去平衡即沉于水底,调出0.5--1厘米约半目到一目;此时漂浮力与钩坠饵处在平衡状态,当有所触动便会迅速反应在浮漂上称之为"灵"。

野外环境中不时会出现风浪、水流在它们的推动下,平静水域中的"灵"相形见拙。"钝"、则显其优越性。只要将浮漂上捋加长水线,增大浮漂出水距离或者称出水目数;此时坠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坠与钩饵同时落底"则称之为"钝"。

2、线组、饵料、季节变化对浮漂灵钝的影响

在传统钓中可采用不同方式显现出灵与钝,传统钓的子线长度一般在3--6厘米有甚者长达10厘米。垂钓中应针对主钓鱼类及个体不同,选择子线长度改变其灵与钝。总体子线越长浮漂反映越钝,子线越短浮漂反映越灵。多股软子线与单丝尼龙线,对浮漂反映会有所差异。软子线较软鱼类觅食时饵料容易吸入口中,但因其弯曲度较高对浮漂反映的是钝。而单丝尼龙线较硬,对浮漂反映的却是灵。

饵料的大与小、软与硬及性质不同,浮漂反映的结果会产生差别。较小饵鱼类容易吸入口中,对浮漂反映的是灵;而较大饵鱼类饵料一时难以吸入,对浮漂反映的是钝。吸食性鱼类对较软的饵料感兴趣,对浮漂反映的是灵;而过硬的饵因其雾化过于缓慢,对浮漂反映的却是钝。

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类的觅食活动,特别对于杂食性鱼类。气温高时喜爱植物性饵料,对浮漂反映的是灵;若在此时节选用动物性饵料,鱼类很少光顾即便觅取对浮漂反映的却是钝。同理气温较高时鱼类活跃对浮漂反映的是灵,而在低温时节鱼类活动迟缓、对浮漂的反映仍然是钝。

因此、在垂钓中应根据钓场具体状况,对灵与钝作出不同的选择。在静水、浅水和无风时或者主钓较小鱼类时,调漂应以灵为宜;若在流水、深水和有风时,主要垂钓较大的鱼类时调漂应以灵为好。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
| 评论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