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去钓鱼吧APP,垂钓更轻松 免费下载

配制面食要合理使用鱼饵添加剂介绍(状态饵小药)

小药配方 11年前

鱼对钓饵的追求是本能,但认知却是经验行为。例如用蚯蚓作鱼饵为掩藏钩尖都留有一段蠕动的蚓体,可是被鱼咬掉后钩尖露了出来,鱼就不咬钩了。用了商品饵之后,如果是平时少有人钓鱼的生口塘,那么不管软饵硬饵,大或者小,鱼都是“吭哧”一口。然而开放鱼塘就不同了,因为鱼经常被钓,有了经验,以及竿起竿落受到惊扰,咬钩就没有规律了,有时触饵即放,有时浮标上窜下跳也不中鱼,必须调整线组、浮标、钓饵才能将鱼钓上来。

其中钓饵的调整主要有大变小,黏改松,硬变软,搓改拉,腥变香或者香改腥,即从物理状态到化学刺激都要随鱼而变。其实除了配方决定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外,钓鱼人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改善钓饵状态,一是通过不同的炼制手段获得合理的状态,如改变兑水量,延长或缩短醒饵过程,增加或降低揉搓时间等等;二是合理运用添加剂,使钓饵迅速进入状态。以自然饵为特色的传统钓鱼一般只注重钓饵的味和形,由于坠钩沉底时鱼漂不反应钩上有饵与无饵,故多用耐溶性比较强的饵,忽略钓饵的溶散性。“悬坠”之后用商品饵就不同了,首先对应着鱼口变化,钓鱼人增强了钓饵形状、大小和软硬的认识。其次,区别诱和钓以及边诱边钓的需要,以松黏为特征钓饵用得更加灵活。再有,自然饵腥是腥、香是香,饵形与昧型结合,动物性饵以腥为主,多条状;植物性饵不管有味无味都归类为本味饵,通用块、团和颗粒状。商品饵将不同味型的饵用粉状统一了,并通过兑水、揉搓和不同的添加剂将钓饵的形状和味型统一了。其中兑水量的多寡,揉搓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钓饵的软硬、松黏等基本物理状态,至于味型以及随鱼口需要的化学物理状态是由添加剂来完成的。

钓鱼人把添加剂称为“小药”,药到病治,用来治鱼口不爽,这个定义非常恰当。不过药用对了才能治病,用错了会适得其反。

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整状态的,一类是改善味型的。前一类主要有拉丝粉、膨胀粉、马铃薯粉、山芋(红薯)粉、色素、白粉,作用为调整钓饵比重,改善雾化,增强或得到合理的持钩性和改变钓饵颜色。后一类就多了,如虾粉、鱼粉、海藻粉、肝粉、血粉、蚕蛹粉、红虫粉、蚯蚓粉、鱼腥素等,以动物性物质为主,非腥即膻;茴香粉、大蒜粉、香虎、蛋奶粉、陆克香、猪母乳、草莓等各式香精,都是刺激鱼类嗅觉所必须的。其中有的由自然物质加工而成,有的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均作粉末状,可以与任何鱼饵混合,关键是用量适当,所以必须把握它的剂量才能得到合理发挥。另外,粉状添加剂必须先被水溶解,成溶液后才能渗透到钓饵中,这也是钓饵必须存服一段时间才能装钩的原因。起效快,效果更直接的是水剂和乳状添加剂,不过作为商品它究竟是哪类物质就不好说了,如阿鸡膏、鲜腥膏、蚕蛹油、陆克酱、牛奶精、诱之源、白金诱以及各种药酒都是由粉状变化而来的。至于它怎么用,加多少则出于经验,但有一个原则——过犹不及。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
| 评论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