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八岁用麻秸杆,棉线,铁丝钩或用针弯的钩,鸡鸭鹅毛管作七星漂垂钓算起,一晃三十多个年头了。经历当年板鲫随便甩,到如今奶鲫也当宝的巨大变迁。时代在变,钓鱼的方方面面也在变,老一辈钓友可说感触颇深。
自从去年夏,开始DIY浮漂后,就对浮漂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浮漂的理解认识无外乎材质,长短,漂形,漆水,漆色几方面。下面我把我个人的感受心得与大家分享。材质没什么说的,就那几样,自重轻与重之分,吃不吃水。一般来说自重大点的,抛开调钓不同来说,漂相稳一些,真实一些。所以巴木与孔雀羽漂出的讯号偏真实一些。
先说漂型,理解这一点要认识两方面:漂的横截面积与漂的半表面积。横截面积大的漂,下降相对来说慢一些,钓灵时讯号没有横面小的讯号大。但是对于诱鱼,钓行程径有帮助。所以很多钓友会发现,竞技钓中很多人用枣形,短枣形的漂作钓就是用的这一点。横截面积大的长漂对于走水也是也很有效的。半表面积指漂身表面积的一半。越小漂越灵,当然吃铅也会越小。细长身的漂,横截面积小,上下行速度快。同一根材料,做成不同形状,漂肩长短,漂脚长短的不同,都会造成灵敏度的不同(亲自做出来测量过)。所以同样的调四钓二,不同的漂形翻身下降的速度也是还同的。(你就能理解化老视频中的漂下行快慢不同的原理了)!
再说浮漂长短。漂的长短除了钓法的特殊要求外。我认为与所钓水域的深浅关系密切。个人认为:浮漂长短与所钓水层保持1:4左右比较恰当。不挂子线,不影响信息传递。(我目前最短芦苇漂全长15cm)
漂尾粗细:虽说现在很多人过分追求灵敏度高。我并不反对。关键还得看用在什么地方啊。野钓的鱼吃口都吓人,要那么灵干嘛。两枝漂形一样的漂,尾越细,灵敏度越高。现在知道阿卢的漂为啥灵敏了吧:人家尾顶端可以细到0.4mm.漂尾的选择个人认为你抛满竿能看清潭相为宜。不要过分夸张哦!
漂脚粗细与漂尾粗细原理一样。就不多说了。只有一个要求,要能插在漂座上不易掉为宜。假如漂脚细了,可以用502滴在漂脚尖端半厘米处,形成个尖水滴形状即可。谁用谁知道。
漂尾漆,建议红绿尾,橙黄尾,阴天尾各备一支,最好吃铅相近。方便随时更换!
最后一点:浮漂的重心问题。拿到漂,手放在漂肩处,看是否水平。脚重的,翻身快;尾重的,翻身慢(可以调好漂后,从铅上剪一细丝状缠在漂脚上)。
附:关于浮漂吃水问题,我认为是工序缩减的问题。也就是上漆,打磨遍数少了。我试过含底漆只有三遍漆的芦苇漂,在漂桶里调四目泡了7*24小时,,一点水不吃。所以,很低价的漂,真心不能要求过高。手工做漂,一支漂的手工成本都要至少二,三十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