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去钓鱼吧APP,垂钓更轻松 免费下载

深度解析“螺鲤”

葫芦岛钓友
6年前|葫芦岛绥中县
上一篇帖子中我说到想跟大家继续解析更多的商品饵,有一位钓友提出来想让我来解析一下“螺鲤”跟“小黄面”今天我先来解析一下“螺鲤”这款老鬼公司非常经典的饵料。(上个帖子回帖中有很多钓友说我给野战蓝鲫打广告,排除打广告的嫌疑,我就不推荐大家使用螺鲤了,仅解析它好用的原理。)
言归正传,既然要解析,就拿实物来进行,我手里仅有螺鲤1号跟2号,(3号是酒香味,大家也可以理解成酵香,是野钓非常好用的味型,因为手里没有不能细致分析了,仅能凭使用过的经验理解进行一些描述。)我们先打开一袋螺鲤1号进行解析,还是先来闻它的味道,非常浓郁的腥香味道,可以辨别出5种腥味,跟谷物膨化后的香味,5种腥味分别为沙蚕腥(沙蚕腥味在这款饵料里最为突出,虽然这款饵名字为“螺鲤”玩过海钓的朋友都知道沙蚕的腥味,在这款饵里表现最为明显。)螺丝肉腥,鱼骨粉腥(我们平时用的无双类饵料),虾腥,海藻类腥(类似紫菜,海带的味道)。接下来我们取出一部分饵料来观察,这款饵料是由4种颜色的膨化颗粒,跟一种片状物质组成的,(还有一些很明显是这四种颗粒碰撞或挤压碎掉落的小颗粒或粉末,从颜色可以判断)。
首先我说一下膨化颗粒,膨化颗粒我们平时垂钓过程中使用的商品饵料里,绝大多数饵料里都含有膨化颗粒的成分,比如,“荒食”“无双”跟“螺鲤”类似的大颗粒饵料,还有“小黄面”(小黄面完全就是膨化颗粒打粉,下一个帖子我会仔细的讲解这个饵料。)等等等等,甚至我们用到的鲫鱼饵里面,也有很多膨化颗粒的成分。膨化颗粒是由:“粕”(豆饼,菜籽饼,花生饼等等榨油剩下的物质都属于“粕”)“麸皮”,“谷物淀粉”,“动物蛋白”(例如:鱼骨粉,虾粉等)“微量元素”,等等一些物质,通过专业大型膨化颗粒设备进行高温膨化得到的混合物质,就是“膨化颗粒”,多用于养殖业禽畜鱼的饲料。
我们再来逐一观察研究4种颜色的膨化颗粒,跟1种片状物质。
红色膨化颗粒:挑选出若干粒红色颗粒,先用手碾压,很难碾压成粉,结构非常结实,可以说明,此种膨化颗粒含有大量动物蛋白成分(含有大量动物蛋白成分的膨化颗粒结构较为死板,疏松程度较低。)仔细辨别味道,偏鱼骨粉腥虾腥,可以说明我们开袋闻到的鱼骨粉虾粉的味道来源于此红色的膨化颗粒。
黄褐色膨化颗粒:挑选出若干颗黄褐色颗粒,用手碾压,很难碾压成粉末,结构非常结实,可以说明此种膨化颗粒含有大量动物蛋白成分,仔细辨别味道,浓重的沙蚕腥螺肉腥,可以说明我们开袋闻到的沙蚕腥与螺肉腥的来源于这个颜色的颗粒。
淡黄色膨化颗粒:挑选出若干颗淡黄色颗粒,用手碾压,很疏松,容易碾压成粉,可以说明此种膨化颗粒不含动物蛋白成分,仔细辨别味道,谷物膨化后的香味,可以说明开袋我们闻到的谷物香来源于这个颜色的膨化颗粒。
绿色膨化颗粒:挑选出若干绿色的膨化颗粒,用手碾压,很疏松,容易碾压成粉末,可以说明这种膨化颗粒不含动物蛋白成分,仔细辨别味道,海藻腥谷物香(类似于荒食的味道)可以说明开袋我们闻到的海藻腥主要的来源这个颜色的颗粒。
片状物质:挑出若干片,从外表可以断定这是一种类似于紫菜的海藻干片(有可能就是紫菜或相似的藻类),仔细辨别味道,纯正的海藻味,由于数量不多,可以说明开袋我们闻到的海藻味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这个片状物质。
然后我们再来打开一包螺鲤二号进行解析,闻一下味道,比一号更浓郁的腥味,总体味型基本差别不大,只是相比一号有更浓郁的腥味,淡了一些谷物香味。我们还是取出一部分饵料,来仔细观察,除了少了一种淡黄色膨化颗粒,其余的一模一样,无论是味道还是颜色,只不过黄褐色的颗粒与片状藻类比例有所增加,所以我们不难分析出,螺鲤2号与1号的差别只是减少了一种淡黄色的膨化颗粒,调整了不同种类的膨化颗粒之间的比例。
我们再来说说螺鲤3号,由于我手里没有实物,我就按照我用过的经验解析一下,跟螺鲤2号相比,添加了一种酒香味的膨化颗粒(酵香味),比例搭配有所不同,其余的一样。
螺鲤1、2、3号,本就是一系列的商品饵,只是味型有所不同,我觉得大家应该理性去看待这些饵料的功能性。比如某个钓友给了一套配方:超诱+螺鲤3号+野钓7号+尺上(随便写的配方,之前这么用过,我不认为有什么配方可以钓所有鱼。),我们在某个水库用了这个钓友给的这个配方,钓的很不错,味型啊,适口性啊,状态啊都很好,鱼获颇丰。可是饵料用的太快了,重新开饵时发现恰好我这螺鲤3号没有了,包里仅有螺鲤2号,没办法只能用2号开了,用过之后明显感觉鱼口变慢,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手里还有其它有带酵香酒香较为单一味型的这类的饵料,你添加进去,再把螺鲤2号的比例稍减,那么你饵料的大体味型还是能跟之前的饵料相同。
螺鲤系列的鱼饵诱鱼的原理:我认为有三点,一是颜色,二是味型,三是状态。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主钓鲤鱼的饵料。
咱们先说颜色:有的钓友可能认为颜色不重要,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颜色非常重要!鱼的视觉辨别能力不是很好,我看过很多文章,很多专业人士做过实验,他们实验的使用鱼种恰好是鲤鱼,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鲤鱼对3种颜色最为敏感,红、黄、绿。
想吸引鱼前来进食,除了味觉以外,我觉得视觉最重要,鱼从远方被味道吸引过来,一定要让鱼看见才能找到准确的位置吃到食物。
“螺鲤”的膨化颗粒大体的颜色就是红、黄、绿,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数这类的膨化颗粒类的饵料也是这3种颜色为主。
咱们再说味型:沙蚕腥,螺丝肉腥,鱼骨粉腥,虾腥,海藻类腥,谷物香,酵香(酒香)可能除了沙蚕腥知道的人较少以外,其它的味型对鲤鱼吸引都有所了解,都是平时我们钓鲤鱼时经常用到的味型。
所以我主要讲解一下沙蚕腥对鲤鱼的吸引,我们这里有一条河流,小时候那条河资源很好鱼很多经常去那里钓鱼,在临近入海口的地方,有一块汽水域的地方(咸淡水混合)鱼种较为混杂,有淡水鱼类也有海水鱼类,当时我们用饵都是沙蚕,主钓海水鱼类,垂钓过程中经常可以钓到鲤鱼跟鲫鱼,当时也没用做窝这个概念,只是钩上那一点点的沙蚕,足以说明沙蚕的腥味对鲤鱼对淡水鱼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
咱们再说状态:颗粒状,我们可以理解成粒装物,块状物,这是鲤鱼很喜欢的状态的食物,我特意的去泡了一些这种颗粒,经过一天24小时的时间,这个颗粒依旧是块状物,依旧没有雾化成粉末,所以这款饵料留窝能力非常不错,只要没被鱼吃掉或被水流带走,它就一直留在窝里。
为什么一样的配方软饵比硬饵的适口性好?
如果你说硬饵档口,那么我告诉你错了。举例说明老玉米硬不硬?老玉米跟嫩玉米大小基本一样,按照你钓的草鱼鲤鱼的体型的大小根本不存在档口的情况,那为什么嫩玉米钓鱼命中率高?有人说因为味道,嫩玉米香甜,那么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你,无论你用任何东西来浸泡老玉米,把味道变的如何美味,你用老玉米打窝,我只用嫩玉米钓,我也能很容易把窝子里的鱼钓出来。反过来你只用嫩玉米打窝没浸泡过的,你用美味浸泡过的老玉米去钓,你很难很难能把鱼从窝子里钓出来。
原因是什么?我告诉大家是消化系统,鱼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我们人类存在的时间都长,能存活到至今还能继续繁衍下去并不是偶然,遗传基因的本能告诉它,软一点的好消化,不容易得胃肠疾病,所以在有的选择的情况下它会有选择的吃一些好消化的东西,他感觉硬的东西吸到嘴里马上又会吐出来的原因(养殖鱼除外,因为已经习惯吃硬颗粒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老玉米也能钓到鱼?回想一下,用老玉米能钓到鱼的季节是什么季节?夏秋俩季,全年最热的俩个季度,鱼是变温动物,顾名思义就是水温的高低决定鱼的体温高低,夏秋俩季的气温高,鱼的胃肠道消化菌群受温度的影响是最为活跃的时间段,即使是老玉米在高温的作用下也能很快分解消化,所以这段时间能用老玉米也能钓到鱼。
有养过锦鲤的朋友会了解,冬天水温低时要停食,不然鱼不消化会得肠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同理:软饵鱼觉得好消化,鱼吃到嘴里会吃下去,硬饵它觉得难以消化,它会反复吸吐,不容易中鱼。
同理:夏秋俩季鱼的消化系统能力很强的时候即使你饵料硬一些,也不会出现档口的情况。
同理:夏秋俩季鱼的消化系统能力很强,消化的快速,进食量很大,所以这两个季节的鱼尤其是在别的季节相对难钓的大鱼在这个季节相对好钓。
同理:发酵的食物,容易消化,所以鱼很喜欢。
同理:冬春两季在鱼消化系统最为虚弱的季节,鱼需用最少的食物获取最高热量的蛋白质还要容易消化的物质,要用特别软的高蛋白饵料或者虫饵(例如红虫)。
同理:水温低的季节打窝要少,鱼吃的很少,动物蛋白要多添加。
同理:夏季水温高,动物蛋白容易变质,杂食性鱼类会尽可能选择植物蛋白来进食特别是发酵过的食物或新鲜的果实食用起来才最安全。(鱼没有那么聪明,这些都来自遗传基因的本能)
同理:春天钓鲫鱼时要加少量的盐, 0.5%左右即可,因为盐可以防止鱼类的肠炎,(当然我们用的鲫鱼商品饵饵里都有南极虾粉里面含的盐足够了,自配饵里加少许,可以增加钓获量。)鱼的本能促使它选择进食这种东西,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
PS:当然在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水中溶氧量非常低的时候,什么饵料都是徒劳。
这是我这些年钓鱼自己拼凑来的经验,不一定说的对,希望能给钓友们增加一点用饵的思路吧。
除了解析这个“螺鲤”我还答应那位钓友解析一下“小黄面”说到小黄面就一定说到黑坑,说到黑坑就一定说到“添加剂”非常可怕的一个话题,一不小心就得被喷个体无完肤,希望钓友们喷的轻点,让我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想到下个帖子就要写“小黄面”了,本人表示压力山大。
如果有钓友感兴趣,私信我,关注我,我们一起继续解析更多的鱼饵,解析更多的钓技钓法。
| 评论 全部